top of page

以培養文化能力促進包容性社會

文化能力的培養一直為教育重要的一環。教育及青年發展局“非高等教育中長期規劃(2021-2030)”中,第一個重點方向“培養家國情懷與國際視野”就提到,“學習跨文化理解和包容、溝通合作等能力,加強發展學生運用普通話、葡語及英語表達的能力”,以提升澳門學生的競爭力,培養新時代的公民。


其實,培養跨文化理解能力不只可以讓一個人有效地與不同文化背景人士溝通和互動,更是促進其包容能力和同理心,是構建包容性社會重要的一環。


何謂文化能力?

當聽到“文化”這個詞時,你會想到什麼?可能大多是一些能看到的或更具體的東西,比如食物、衣服、音樂、語言等。當然,這些都是“文化”的各個方面,但大多數的“文化”都是那些看不見的、更微妙的東西。


“文化”更多是指我們所屬人群所傳授的價值觀、信仰和傳統,而我們還學會了圍繞這些價值觀、信仰和傳統行事的行為和方法。我們的文化是一套不成文的規則,這些規則支配著我們在信仰和價值觀方面的行為方式。它是對一個群體如何實現其價值觀以生存和發展的行為解釋。


一個人如具備文化能力(cultural competency) 或多元文化能力(multicultural competence),將可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人士,和他們順利溝通,並能有效地互動。具有文化能力的人,會意識到與己不同文化人士的作為 (具觀察力)、會檢視不同文化的價值並接受文化差異 (具備了解多元文化的態度)、會知道自己和其他文化與世界觀(具備知識) 和會使用語言與非語言作跨文化溝通(具所需的語言技能)。


我們在世界各地有共同偏好的價值觀,如誠實、平等和正直,但我們如何踐行這些價值觀的解釋可能會大不相同。我們看待事物的角度,是受我們的文化和身份影響的。我們理解他人觀點和有效跨越差異的能力,是受到我們文化能力水平的影響。當我們的文化能力越強,我們就越會好奇地提出問題,而不是僅僅從自己的世界觀和角度來判斷和解釋,這就是文化能力對我們促進包容的能力如此重要的原因。


如何培養文化能力?

文化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故需要刻意培養。而培養文化能力的方法,主要圍繞“三個E”- 接觸 (Exposure)、經驗 (Experience) 和教育(Education)。


與不同文化背景人士接觸越多,就越能培養跨文化溝通的能力。對學外語的朋友來說,應該不難明白這個道理。學習多年外語,還感覺與外國人無法溝通的原因,很可能是缺乏了實戰、練習的機會。接觸多了,便可以儲經驗,慢慢培養成技能。


但需要注意的是,就算一個人常接觸不同文化背景人士,也不一定能對自己和對方的文化異同有深入的了解。這時,便需要透過第三點--教育--來輔助。教育可透過工作場所培訓、進修、研究、參觀博物館、閱讀書籍等等來實現。對於不常接觸不同文化背景人士的人,也可以透過教育的方式,培養其文化能力。


LECPA也按照這“三個E”開展會務,包括定期舉辦聚會,讓不同文化背景人士有機會進行跨文化對話,並培養外語能力,又透過舉辦文化活動和在社交平台上分享文化知識,提升本澳市民的文化能力,從而構建包容性的社會。


作者為陸婉華,語言交流暨文化推廣協會會長

38 次查看0 則留言
E_SDG-goals_icons-individual-rgb-10-500x500.jpg
  • LinkedIn
  • Facebook
  • Instagram

©2021 by Language Exchange & Culture Promotion Association 澳門語言交流暨文化推廣協會

bottom of page